曹湘洪院士在科技新聞大講堂上作講座。記者 周維海攝
“與我國PX項目處處受阻不同,日本、韓國、沙特、新加坡等國目前大量布局PX生產線,目標瞄準的正是我國巨大的市場空間。”13日,科技日報社舉辦的科技新聞大講堂上,中石化原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介紹說,近年來我國PX產能產量增長緩慢,遠不能滿足下游產品消費量增長需求。2009—2012年PX表觀消費量年均增長19.7%,2012年我國PX進口量達629萬噸。
PX到底是什么,曹湘洪舉起桌上的礦泉水瓶、指著自己的短袖襯衫說,“人們常喝的飲料塑料瓶、滌綸衣物、家里的窗簾、床上用品等,基礎原料基本上都是PX。”在他看來,這是一種化工產業鏈上的普通產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近年來,由于缺乏了解,很多公眾患上了“PX恐懼癥”,談其色變,我國新建PX項目屢屢難以落地。
在石化行業工作了40多年的曹湘洪,在燕山石化主管過PX生產,在中石化主抓過PX科研攻關,他相信自己了解PX。很多專家不愿惹火上身談論熱點話題時,曹湘洪卻對PX的科普邀請從不推辭。“這是我熟悉的事,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有責任講。”盡管在一次次科學講解后,偶爾會被一些網民罵作“磚家”,但曹湘洪樂此不疲,“罵我也沒關系,我相信大家最終會了解的”。
“說PX沒有安全和環境風險是不科學的,但這些風險是可控的。”當天的講解中,曹湘洪詳細介紹了PX的生產過程及燃爆危險性。他介紹說,PX生產過程是同類煉油化工裝置中安全環境風險小的裝置。
PX化學性質穩定,沸點較高,達138.4℃,25℃飽和蒸氣壓為1.16kPa,比同溫度水的揮發性低。PX的閃點(規定的試驗條件下,液體表面上能產生閃燃的最低溫度)為26℃,屬于高閃點易燃液體,自燃溫度為528℃。PX常溫下為液體,只有其蒸發氣體與空氣充分混合,且濃度處于爆炸極限范圍內時,才有可能發生爆炸,其蒸氣的爆炸極限為1.1—7.0%(V/V),超出此范圍不會發生爆炸。
害怕專業的數據不易理解,曹湘洪特意制作了表格,將PX與汽油、天然氣、酒精等進行比較,并注明數據來自公安部消防局編寫的《危險化學品應急處置速查手冊》。他提供表格顯示汽油的閃點是零下50℃,天然氣為零下218℃,酒精為12℃,PX為26℃。PX發生閃燃需要的溫度最高。而PX的爆炸極限范圍也小于汽油、天然氣和酒精。
“風險不等于事故,這就像是動物園里的獅子老虎。”曹湘洪說,從爆炸的危險看,PX的危害小于家里的天然氣和液化氣,PX的毒性與汽油相當。“總體來說,環保風險可控的煉油石化裝置可以做到和周邊的居民區和睦共處;PX是低毒的;沒有確切研究證明PX致癌。”
曹湘洪展示了谷歌地圖上,萊茵河邊,與居民區距離不到300米的德國巴斯夫路德維希港化工區圖片,日本橫濱與和歌山煉油廠與居民區隔一條高速路的PX裝置圖片。“國外PX項目要距離居民區120公里的說法是沒有依據的。”曹湘洪說,公眾的擔憂可能還來自于之前煉油石化行業出現的種種問題,“我們的企業管理和人員素質還有缺陷,技術手段沒有問題,但需要加強管理。”他建議政府應當用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安全檢查代替官員們的安全大檢查,這樣才能真正查出安全漏洞,控制風險。
此外,曹湘洪建議政府部門應更重視規劃工作,能“一張藍圖畫到底”,在成熟的企業中逐步淘汰落后產能和擴能,而不是盲目新上。其次在PX等項目規劃前期就應與公眾做好溝通和科學普及,不要等到出現問題再反過來講道理。 (原標題《關于PX,我們向公眾科普得太少了》)
參考資料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