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睿創,是眾生藥業在創新藥領域的追夢者和實踐者”,眾生睿創聯合創始人兼總裁陳小新博士帶著無限期許,描述了眾生睿創在集團公司和時代中的定位,也為我們娓娓道來公司在創新藥研發路上的經歷、困惑與抉擇。
陳小新博士
眾生睿創成立于2018年10月,基于對呼吸系統和肝臟疾病病理生理的理解與洞見,聚焦于研發流感、禽流感、特發性肺纖維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等重大疾患的全新療法。
目前,公司擁有的治療NASH和呼吸系統疾病等多個創新藥物均處于臨床前或臨床階段,其中國內首個獲批臨床治療NASH的創新藥物ZSP1601和首個治療、預防甲型流感和人患禽流感的RNA聚合酶抑制劑ZSP1273已經分別進入臨床II期、III期。
傳統企業邁出謹慎一步
今年是眾生睿創成立并專心耕耘創新藥的第三年,回顧成立之初,一些困惑、思考與抉擇,依然感慨萬千。
眾生藥業也曾嘗試布局抗腫瘤藥物的研發。然而面對腫瘤領域激烈的競爭,陳博士坦言,“做腫瘤藥我們一無先發優勢,二無資源儲備,三無市場根基,沒有什么競爭優勢。并且隨著中國加入ICH,創新藥的研發環境也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對于全球化程度高的企業來說道路更為寬闊——而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得到的資質。”
入局腫瘤藥的BigPharma大都擁有強大的銷售團隊和強大的產品管線,尤其是當其腫瘤管線足夠強大、腫瘤產品足夠多的時候,就能夠承擔扎堆進入熱門靶點所伴隨的風險。無論是臨床項目開展,患者募集,與醫院協作,還是后續產品的市場推廣,都可以極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增強產品影響力。
以腫瘤免疫治療熱門靶點PD-1來說,恒瑞的卡瑞利珠單抗是繼默沙東、BMS、君實和信達之后第五個上市的PD-1抑制劑,但目前卡瑞利珠單抗是國內所有PD-1抑制劑銷售額最大的PD-1抑制劑。所以,對于眾生藥業這樣銷售核心不在腫瘤領域的企業來說,布局腫瘤熱門靶點則會面臨巨大的市場挑戰。
在選擇方向的過程中,眾生睿創一直在思考“我們所能做的”和“我們應該做的”。這一思考過程,是一個思維逐漸打開到收縮的過程。大家在對業界的焦慮和反思中不斷叩問自己,我們能夠研發哪些疾病的藥?我們應該研發哪些疾病的藥?
“在不斷思考中,我們針對呼吸系統疾病和肝病這兩大領域聚焦了目光,將精力集中在了NASH和甲型流感兩種疾病上。”眾生睿創作為眾生藥業創新藥的追夢者和實踐者,將創新的種子種在眾生熟悉的土地中,邁出謹慎而又充滿挑戰的一步。
風口下的進退抉擇
“在肝病領域,我們都知道丙肝已經被攻克,乙肝方面各大企業都在摸索和挑戰,現有核苷類藥物其實已經大幅改善乙肝的疾病控制狀況,正在開展臨床試驗的聯合用藥,未來七八年時間內很有可能像攻克丙肝一樣攻克乙肝。所以若現在入場其實已經晚了。但NASH領域目前還沒有新藥問世,我們的ZSP1601是國內首個獲批臨床的NASH藥物,目前臨床試驗進展也在全國前列。”
實際上,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是目前國際上為數不多沒有任何標準療法的常見疾病之一,全球范圍內NASH的發病率為2%-3%。盡管據報道中國發病略率低于西方,但仍有龐大的患者群體,這部分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亟待重視。根據全球醫藥健康領域領先的行業咨詢及市場調研機構EvaluatePharma預測,NASH治療藥物在2025年左右將會有400億美金的市場。
而國際上雖有幾種NASH藥物已經進入臨床III期試驗階段,但尚無專一新藥獲批上市。西方媒體指出,NASH新藥開發目前勝少敗多,Intercept雖然成為該領域進度最快的制藥企業,其核心資產FXR激動劑奧貝膽酸也成為第一個在關鍵III期研究中達到試驗終點的NASH新藥品種,但由于奧貝膽酸有限的治療效果和高發生率的瘙癢、LDL-c升高等安全性問題,FDA認為奧貝膽酸預期益處尚不明確,而且治療收益并沒有超過潛在的風險,因此不支持加速批準奧貝膽酸用于治療NASH導致肝臟纖維化的患者。
再觀國內,前幾年隨著其他賽道逐漸變得擁擠,對于選擇研發方向的初創研發型公司來說,NASH依然是一個比較好的入口。但到了2020年10月,國內開發NASH藥物的生物技術企業已有20家左右,10多家進入臨床階段,競爭日益激烈。
目前,歌禮生物、東陽光藥業、正大天晴等企業均已完成了NASH新藥的I期臨床試驗,諾華、默沙東和歌禮等正在為II期臨床積極籌備。而眾生睿創的NASH藥物ZSP1601已經完成I期臨床試驗,其Ib/IIa期臨床在米內網中國藥品臨床試驗公示庫中顯示為“進行中招募中”,該狀態開始于2020年2月21日。作為一款完全自主研發的NASH新藥,該進度走在全國前面。
聊到NASH藥物的研發,陳小新博士有著深刻洞見:“目前在臨床階段的NASH新藥,均是針對NASH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不同的病理環節去設計藥物以控制疾病的進程。比如在早期脂肪過度積累的階段,可以針對脂質代謝的靶點設計藥物;在中間持續炎癥階段,可以針對炎癥的發生設計藥物去阻斷疾病轉歸。不同作用機制的聯合用藥治療是NASH新藥研發的發展趨勢。但目前的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肝臟真正纖維化后想要逆轉是非常難的,特別是到肝臟纖維化F4階段,這也是國外企業,比如吉利德,在NASH藥物上失利所提供的的經驗和教訓。”
“但是,最近報道的NASH新藥臨床結果,我們看到針對代謝機制的NASH新藥不僅可以降低肝臟脂肪,還可以改善纖維化。正如在這些臨床結果出來之前我就表達過我的觀點,NASH疾病的治療,一定要從早期去干預,針對代謝和炎癥環節的有效治療,一定會阻止這個疾病向更嚴重的纖維化階段去轉歸。”陳小新博士講道。
疫情中的激流而上
每年冬春之交,往往都會爆發一陣流感。或是禽流感引發禽類瘟疫,或是H1N1等病毒引發公共衛生事件。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爆發,如同今天的新冠一樣,給人類社會造成巨大的災難,根據一項2012年發表在《柳葉刀?傳染病》的研究,2009年甲型H1N1流感可能造成全球15.17萬-57.55萬人死亡。此外,人類歷史上大規模流感往往每隔10年就會爆發一次,對人類健康乃至于全球經濟都有重大影響。
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奧司他韋銷售情況(單位:萬元)
每年的冬春交替之際(一季度),奧司他韋在中國城市公立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城市社區中心以及鄉鎮衛生院(簡稱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額都會增加至上年四季度的2-3倍以上,但從一季度到三季度則變化不明顯(數據未顯示)。而2020年一季度由于疫情影響,奧司他韋環比增幅不及往年,在2020年二季度更是遭遇前所未有的斷崖式下跌。
然而,對甲流有效的藥物不多,金標準奧司他韋已經面市接近25年。而在奧司他韋上市后25年間,僅有巴洛沙韋一款新藥在國外上市,且耐藥現象較為嚴重。根據米內網數據,奧司他韋于2001年在中國上市,其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的銷售額從2015到2019增長了10倍之多,2019年已達到55.8億,其中東陽光占據約90%的份額。
現如今,無論人類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狀況還是病毒的演變,都已經與25年前大不相同——這之中其實存在巨大的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加之奧司他韋治療的時間窗口較窄、病毒產生耐藥性、能透過血腦屏障并導致一系列中樞系統副作用等局限之處,也在近些年來隨著臨床實踐逐漸被揭示。
因此,眾生睿創針對現階段臨床的缺口,希望研發出一款治療時間窗口長、副作用低、不透過血腦屏障的新一代甲流治療藥物。在此驅動下,其自主研發的ZSP1273片用于甲型流感的治療和預防。其中,I期和II期臨床試驗已完成, 正在進行成人甲流治療的III期臨床試驗和顆粒劑的I期臨床試驗。其中,III期臨床于去年11月登記并正式啟動。
然而,在疫情防控逐漸常規化的背景下,隨著中國的國民防控措施加強,不僅流感患者驟減,所有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都在降低。對于ZSP1273的III期臨床進展來說,無疑帶來巨大挑戰。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眾生睿創運用集團的資源優勢,將臨床試驗開展到了全國各地:“我們安排了多達76家醫院79個中心,運用眾生藥業多年來在呼吸道疾病領域的積累,在各方力量的充分配合下推進III期臨床項目。但是也需要承認,項目能否順利進行與國內新冠疫苗接種情況,國內外整體疫情防控情況等,都息息相關。”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