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7月28日,以嶺藥業成功登陸深市A股市場。據悉,從上市前的2010年到2020年這十余年間,以嶺藥業資本競爭實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凈資產從10.91億增長至89.23億,增幅達717.87%;營業收入從16.49億增長至87.82億,增幅達432.57%;凈利潤從不足3.15億增長至12.15億,增幅達285.71%。
從產業鏈布局、科技創新、理論創新、市場開拓、納稅額、公益活動等方面,以嶺藥業均成為醫藥行業的標桿。其生產的藥品不僅造福國內患者,也使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患者受益,以嶺藥業踐行的“市場龍頭,科技驅動”戰略推動了中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
由單一中藥板塊發展為中藥、化藥、大健康全產業鏈新格局
據了解,以嶺藥業成立29年來,形成了獨具優勢的創新專利中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模式,并且形成了以絡病理論創新帶動專利中藥研發的核心競爭力。產品覆蓋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統、腫瘤、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領域發病率高、市場用藥量大的六大類疾病。
以嶺藥業目前研發上市了11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中藥,在醫藥行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品布局優勢,滿足了大市場需求,心腦血管和感冒呼吸系統疾病用藥已經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在化生藥方面,以嶺藥業從人才儲備、技術積累、經驗積累等多角度出發,制定了“轉移加工切入-仿制藥國際國內雙注冊-專利新藥研發生產銷售”齊步走的發展戰略,已經形成了化藥研發平臺、國際標準生產平臺和海外銷售網絡,培養了一支國際化的高水平的研發、生產、營銷及質量管理團隊。
在大健康產業板塊,以嶺藥業近年來進行了不懈探索,創立了“通絡、養精、動形、靜神”八字養生文化,提出了“身體需要經營,健康需要管理”的健康管理新概念。在這一理論統領下,結合大數據跟蹤我國人群的健康狀況,圍繞健康-亞健康-慢性疾病不同階段對健康養生產品的需求,開發出具有調糖、降壓、降脂減肥、通便、解毒、調理臟腑等作用的通絡健康心腦系列產品、養精抗衰老增強免疫力系列產品、動形抗疲勞護關節系列產品、靜神助眠及改善情緒系列產品,涵蓋多個亞健康、慢性病領域。
研發投入持續加大,豐富的產品陣列源源不斷供給市場
多年來,以嶺藥業不斷在研發方面大力投入。據企業年報數據顯示,2016~2020年研發投入不斷加碼,投入金額分別為2.4億元、2.6億元、3.6億元、5.2億元、7.4億元。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為以嶺藥業科研基地,先后創建了絡病研究與創新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心腦血管絡病)等國家級科研平臺。
科研人員正在做實驗。
大量的資本投入使以嶺藥業生產的產品市場份額不斷攀升,為無數患者解決了病痛,尤其是心腦血管產品和呼吸系統產品。中康資訊數據顯示,連花清瘟產品在零售終端感冒用藥/清熱類產品市場份額由2017年的2.44%增長至2020年的9.86%,這充分表明,連花清瘟已成為呼吸系統第一大品牌。
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中藥分院院長魏聰說:“目前在研立項的中藥品種涵蓋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代謝系統、消化系統、婦科、兒科等多個疾病領域,處于不同研究階段?!币詭X藥業新藥研發形成多領域產品矩陣,源源不斷地滿足市場需求。
化藥研發方面,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化藥分院副院長汪磊介紹說,以嶺藥業立足國際市場積極布局化藥產業,目前在研項目70余個,已有4個一類創新藥品種進入臨床階段,多個一類創新藥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
汪磊還提到,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以嶺藥業正加快呼吸系統疾病用藥的研發。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咽炎、支氣管炎等引起的咳嗽的氫溴酸右美沙芬片已通過一致性評價,以嶺藥業成為這一藥品在國內最早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企業之一,意味著以嶺藥業生產的氫溴酸右美沙芬片臨床療效可靠、安全。
廣建銷售網絡,踐行社會責任
另據了解,以嶺藥業上市十年來,始終發揮市場龍頭作用,建成了遍布國內國際的專業化營銷網絡,在國內各省市均設有營銷機構,能夠將優質產品迅速推向全國市場,將最新醫藥信息迅速傳達給臨床醫生和消費者。公司與全國500余家一級商、1000余家二級商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產品在全國50000多家醫院、100000多家藥店形成了規模銷售,形成了覆蓋全國醫藥商業、零售、醫院的營銷網絡。
此外,以嶺藥業在英國、美國等設立子公司,以中藥通過美國FDA、歐洲標準為目標,開展中藥、化藥、保健品的注冊、營銷,在海外構建龐大的營銷網絡。目前,產品銷售已經覆蓋到英國、德國、西班牙、美國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使更多患者受益。
連花清瘟已在20余個國家和地區獲批上市。
同時,作為一個民族醫藥企業,以嶺藥業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踐行使命,在借力資本市場發展壯大后不斷反哺社會。近年來,以嶺藥業利用自身的產業、品牌、渠道、資金優勢多管齊下,通過產業扶貧、健康扶貧、綜合扶貧等多種模式提升貧困村經濟實力和帶動水平,惠及全國20余個省市的百余個貧困村,受益人數近50萬人,幫扶投資1億多元。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news.com/business/2021/07-28/9530869.shtml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