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資訊
生物醫藥,邁入新的“黃金十年”
來源:蒲公英 大才子 2021-09-17
導讀:業界普遍認為,未來十年將是中國生物醫藥從趕到超的十年,之前的十年是一個累積,之后的十年開始發力。藥政改革、政府支持、資本開放...讓中國生物藥市場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轉型。
2020年疫情突發,國際形勢嚴峻,全球經濟下滑,但是中國生物醫藥行業憑借持續政策改革帶來的機遇,逆境中迸發出創新活力:第一時間解析出了新冠病毒結構,快速開發出診斷試劑產品投入防疫第一線,多種技術的疫苗并行研發處于世界前列,多款本土創新藥物成功走向世界,海外授權合作項目數量和交易總額均創歷史新高......發展氣勢如虹。
不可否認,新冠疫情加速了整個生物醫藥科技行業的飛速發展與變革,一批批細分領域賽道的新科技公司拔地而起,業界普遍認為,未來十年將是中國生物醫藥從趕到超的十年,之前的十年是一個累積,之后的十年開始發力。藥政改革、政府支持、資本開放...讓中國生物藥市場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轉型。
2015年開始的藥政改革大大加速了中國生物新藥的研發,打擊數據造假,解決審評積壓,提高仿制藥和新藥標準,精簡審批流程,加快藥物審批速度,鼓勵支持創新,一步步走向國際接軌,《藥審改革五周年成績單》的數據,足以說明藥政改革取得了極大的成效。審評積壓的現象大大好轉:排隊待審的注冊申請已經由2015年高峰時期的2.2萬件降低至現在的4000多件。化藥創新藥審批數量不斷上升:2016年藥審中心受理化藥創新藥注冊申請90個品種,2020年,這一數據達到597個品種,增長速度可見一斑,同時,隨著國內藥物研發技術不斷成熟,生物藥行業快速發展,尤其以國產PD1單抗、國產單抗等重磅品種加速獲批獲得了廣大關注,國內生物藥研發火熱,促使生物藥注冊申請快速增長,2020年生物藥新注冊申請達1867件。另外,在審評端,生物藥IND及NDA審評通過數量也顯著提高,2020年通過500個生物藥IND申請,89個生物藥NDA申請。國內生物藥審評環境持續向好迎來更快的發展。讓我們不得不感嘆改革的速度與力量。生物醫藥,作為我國確定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區等地均形成了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各地紛紛推出促進生物醫藥發展的政策,在政策、技術、資本等因素的催化下,生物醫藥已經成為諸多產業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過去,國內生物醫藥產業傳統優勢園區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呈“三足鼎立”的態勢,由于承載能力、生產生活成本、企業外溢傾向等諸多因素影響,原來的三足鼎立格局正在逐步演變為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關中平原城市群七個引領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城市群。
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蘇州、杭州、南京、成都、武漢等極具代表性和潛力的發展城市及其他各地城市紛紛出臺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相關扶持政策:從人才引進、創新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專業技術平臺、孵化器、眾創空間、成果轉化、國際市場開拓、臨床機構培育、金融資本服務、科技創新支持、人才創業資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可謂前所未有。生物醫藥產業的集聚發展全面欣欣向榮。
生物醫藥,被譽為永不落幕的“朝陽產業”,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大健康領域企業發展迅速,帶來了更多資本的進入。2020年,可以稱之為生物醫藥版塊的IPO井噴年,年度上市數量創下近五年來生物醫藥公司IPO總數新高,資本市場的放開賦予生物醫藥類企業一次前所未有的機遇。在資本大量涌入的背景下,人才吸引變得更容易,尤其國外疫情嚴重、風聲偏緊,不斷有生物醫藥產業界和學術界人才歸國。有源于國內外創新成果轉化,也有源于大公司資產剝離,孵化及開放式創新,可投資項目增加,國內生物醫藥企業成為資本的寵兒,出現融資加速、估值上漲、融資量大幅上揚的熱鬧場景。未來十年,隨著老齡化的加快,行業的需求端將快速爆發,產業端在前期的積累、產業資本的推動、政策的導向成果快速出現,加上配套產業日益強大,必將使整個行業從仿制/跟隨走向創新、國產替代進口、國內走向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將進入前所未有的“黃金十年”。前不久,Cytiva攜手《金融時報》研究部門Longitude發布了《全球生物制藥彈性指數》,該報告調查了20個國家的生物制藥高管和醫療行業決策者,以衡量該行業在供應鏈彈性、人才儲備、研發生態系統、制造敏捷性以及政策法規支持五個領域應對全球需求的能力。
其中關于政策法規的報告其中政策法規支持報告指出政府經常與私營部門在政策上發生沖突,但制藥和生物制藥行業為了確保向全世界人民提供安全的救命藥,已經與監管機構建立起了健康的關系。新冠疫苗的迅速推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無錫藥明生物陳智勝博士在調查中表示,中國曾與企業難以溝通的其他監管機構一度“脫鉤”。不過,他說這樣的情況幾乎不復存在了。中國的監管體系現在非常接近全球監管體系。
參考資料:https://mp.weixin.qq.com/s/lFDuFL2TDiyDNqK488-BJA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