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政策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國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進行謀劃部署,對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保護和激勵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呈現基礎研究轉化周期縮短、新技術變革周期縮短的特點,成果轉化效率對一國未來技術和產業競爭力的影響愈加明顯。創業式創新作為一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企業家為主導、以產業發展為落腳點的創新組織模式,無論是從微觀作用機制層面還是從實踐層面,都是實現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有效方式。充分認識創業式創新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對于推動我國在新一輪科技浪潮中實現創新引領,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方面原因導致科技成果轉化難
科技成果轉化難,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科技成果的形成和轉化分為科學研究和技術轉化兩個階段,科學研究的承擔主體是高校院所,技術轉化的對象則是企業。由于政府財政支持高校院所開展科學研究形成的成果屬于公共產品,企業使用很難形成差異化或先行者的優勢,由此容易造成科技成果的擱置。
二是在環節分工上,高校院所主要從事基礎研究,部分從事應用研究;企業則專注產品規模化生產。整體上來看,創新鏈存在應用研究、試驗發展、小試、中試環節的技術生命周期斷線,導致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轉變為適配企業發展的技術存在困難。
三是科技成果個性化特征明顯,而且越是技術生命周期早期階段的科技成果,其應用價值、市場前景的不確定性越強,導致科技成果評估和定價在技術轉移談判中很難達成一致,交易成本較高。
創業式創新是成果轉化的有效方式
從微觀作用機制看,創業式創新將技術轉移成本內化于創業行為之中,通過消除外部市場交易的中間環節,大幅降低了科技成果轉化的交易成本,促成交易的達成。同時,創業式創新有利于科技成果完成人面向市場,持續開展技術研發,最大程度保證了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和服務的成功率。
從實踐經驗看,以斯坦福大學為例,雖然其成立了技術許可辦公室,但是多數科技成果仍以創業方式實施轉化。由斯坦福大學衍生出來的創業企業的收入占硅谷地區總收入近一半,成為硅谷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在中國,創業式創新也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20世紀80年代,中關村一批科技人員在下海創辦民營科技企業的過程中直接面對本地市場需求實現了技術的“二次開發”,推動計算機技術和辦公自動化技術在中國市場落地。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互聯網進入開放的社會化網絡時代,以留學歸國人員為代表的高端創業群體在中國掀起了互聯網創業熱潮。2000年左右,中國移動互聯網進入發展期。各大電信運營商開始建設和推出3G移動通信網絡,移動通信技術不斷發展普及。一批中國手機創業企業跟隨諾基亞、蘋果等跨國公司共同促進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的發展。2010年以后,大眾創新創業活力進一步釋放。中國在多個技術和產業領域突飛猛進,在共享經濟、平臺經濟、智能經濟等新的經濟業態中出現了世界級的新經濟企業,它們的爆發式發展構筑了中國在數字經濟和數字技術領域的基礎和優勢。
多措并舉鼓勵和支持創業式創新
支持和鼓勵創業式創新是推動新技術突破、新產品創新,催生新物種企業涌現和新賽道形成的主要方式,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第一,支持高水平科技創業發展。重視高水平科技創業在突破關鍵技術、促進成果轉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將高水平科技創業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在有創業經驗的科學家、科技創業投資人、產業服務專家等人才資源中,遴選認定高水平科技創業關鍵人才,納入國家和省市重點人才支持計劃。以培養高水平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為目標,加快探索創業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第二,深化科技成果所有權賦權改革。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重點解決單位對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有權利無動力”,科研人員“有動力無權利”的問題。建立與科技成果所有權賦權改革相對應的國有資產管理規定、知識產權管理規定,細化無形資產確認、使用、處置等管理規則和流程,破除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國有資產管理對轉化率和轉化效率帶來的限制。
第三,支持生態孵化服務主體建設。開展“科技創業孵化器”認定和培育工作,鼓勵其圍繞高水平科技創業發展需求,拓展服務邊界和深度,聚焦垂直賽道提供生態化孵化服務。積極發展未來場景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新型孵化組織,推動更具顛覆性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爆發,育成一批新業態創新企業。
第四,發揮場景創新的觸發器作用。建立場景統籌工作機制,釋放場景創新價值,充分發揮場景創新示范在培育未來產業、催生產業賽道、變革生產力方面的觸發器作用。圍繞未來前沿技術、關鍵賽道領域,開展首發場景評選、認定工作,通過政府采購、編制場景創新成果推薦目錄等方式發揮首發場景的示范帶動效應。
第五,構建深度參與的資本服務體系。支持關注長期價值投資的早期資本,提升長線資金在創業投資中的參與度,探索稅收優惠與投資期限相掛鉤,鼓勵長期投資。規范發揮政府投資基金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作用。發展多層次股權市場,持續完善股權投資退出機制,為創投企業提供更加靈活的資金退出方式。
(作者單位: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