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激烈競爭中,我院喜獲顯著成就,立項數量實現歷史性飛躍。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最新公布的信息,學院在集中申報期成功獲批21項基金項目,包括6項青年基金項目和15項面上項目,立項總數刷新了記錄。此外,學院一項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重點項目進入答辯階段,有望助推學院應用基礎研究再上新臺階。
近年來,學院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申報工作視為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有組織的科研活動,不斷優化項目申報的組織、管理和服務,以確保申報工作的高效和精準。繼2023年在人才項目上取得歷史性突破之后,今年學院的基金立項數量同比增長了110%,這些突破標志著學院基礎科研實力的顯著提升,也為我院向研究型學院轉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院立項項目清單
序號 | 負責人 | 項目類別 | 項目名稱 |
1 | 馬小越 |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α-折疊短肽納米管的可控制備及其模擬水解酶的催化性能研究 |
2 | 王子 |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基于兩親分子聚集的微觀跨膜通道結構分析及物質轉運研究 |
3 | 馬哲 |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Fe/ZSM-5分子篩中Br?nsted酸位空間結構調控及其對聚乙烯塑料催化裂解反應構效關系研究 |
4 | 戚萌 |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基于柔性集成和智能體調度信息的電轉甲醇過程優化設計研究 |
5 | 王敬賢 |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基于族組成的低階煤酸堿協同催化快速熱解定向制烯/芳烴的強化與調控機制研究 |
6 | 鄧深圳 |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水系鋅離子電池MOFs基正極的多活性位點設計及機理研究 |
7 | 覃正興 | 面上項目 | 分子篩交生結構的設計合成與催化性能研究 |
8 | 劉振 | 面上項目 | 生物質基費托合成催化劑的微區限域合成和柴油產物的孔道限域調控 |
9 | 王純正 | 面上項目 | 新型聯產碳酸二甲酯催化劑中分子篩缺陷的構筑及其對Pd活性位的調控機制 |
10 | 孫洪滿 | 面上項目 | CO2加氫高效合成輕質芳烴催化體系的構建及級聯協同催化原理研究 |
11 | 郭海玲 | 面上項目 | 柔性中孔分子篩聚合膜的制備及二甲苯異構體分離性能 |
12 | 曾景斌 | 面上項目 | 單滴微萃取-原位熒光動態監測幾類典型污染物催化降解反應 |
13 | 閆昊 | 面上項目 | 富缺陷型MnOx基催化劑結構調控及其催化氧化二甘醇制二甘醇酸作用機制 |
14 | 白鵬 | 面上項目 | 用于液化石油氣中丙烷脫氫制丙烯的移動床氧化鋁載體表面五配位鋁物種理性調控及其與金屬相互作用機制 |
15 | 潘原 | 面上項目 | 超高分散鉬膠體溶液催化體系的構筑及其強化重油漿態床加氫轉化應用基礎研究 |
16 | 婁斌 | 面上項目 | 基于液晶分子與溶劑分子調配與重構策略調控中間相瀝青溶致液晶行為及其熔融紡絲特性研究 |
17 | 陳小博 | 面上項目 | 循環流化床內廢塑料裂解熱質傳遞過程的強化機制研究 |
18 | 盧玉坤 | 面上項目 | 重油懸浮床加氫油溶性雙金屬多酸催化劑的定向構筑及反應機制研究 |
19 | 嚴文娟 | 面上項目 | 對二氧環己酮低溫合成的催化劑設計和反應機理研究 |
20 | 董斌 | 面上項目 | 配體氫轉移雙調控構建四價鎳及增強析氧催化界面穩定機制研究 |
21 | 李大偉 | 面上項目 | 原生氧-增生氧串聯抑制對多孔生物炭電容脫鹽穩定性的提升機制 |
化學化工學院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主干院部之一,其前身是由原清華大學化工系為主在1953年組建的北京石油學院煉制系。在70年的辦學實踐中,學院始終牢記立德樹人初心,踐行育人育才使命,形成了“艱苦奮斗、團結務實、嚴謹求真、愛生重教”的優良傳統。以曹本熹、傅鷹、武遲、朱亞杰、楊光華等為代表的一批學術大師,培養出以吳儀、沙國河、汪燮卿、楊啟業、徐春明、孫麗麗等為代表的兩萬多名優秀學子,為國家石油石化工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學院已發展成為石化特色鮮明,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多學科融合發展,在國際國內具有廣泛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學院起源于1946年成立的清華大學化工系。1953年9月,北京石油學院正式成立,由清華大學石油工程系煉制組、大連工學院液體燃料專業部分師生和西北工學院化工系石油組部分師生組成煉制系。1969年10月底,煉制系隨學校遷至山東東營。1988年,有機化工被審定為國家重點學科;1998年,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獲批;1989年,重質油加工國家重點實驗獲批立項建設。2000年,煉制系作為全校唯一試點單位,率先改制為化學化工學院。2008年,學院從東營校區整體搬遷到青島校區。2011年4月,學校對部分院系和學科布局進行整合調整,化學化工學院更名為化學工程學院。2021年12月,學校優化學科布局,學院更名為化學化工學院。
學院現有化學工藝國家重點學科、工業催化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物理化學省級重點學科,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為A-(第五輪學科評估為A),2020年入選山東省高水平學科“高峰學科”建設計劃。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能源化學工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化學、環境工程入選山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化工安全工程專業是全國首個獲批建設,并在2022年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中評估為A+。
學院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235人,其中教授51名,副教授98名,博士生導師4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比88.5%,一年以上海外經歷占比44.3%。有雙聘院士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國家特聘教授2人,國家優青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5人,山東省泰山學者攀登計劃1人、特聘教授4人、青年專家11人,省部級教學名師6人。在校本科生2006人;研究生129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10,碩士研究生988人。
學院持續強化石化特色,是我國石化行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建有重質油全國重點實驗室、化學品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油氣加工新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東省高碳能源低碳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近20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國家工科基礎課程化學教學基地、教育部中國石油大學- 中國石化齊魯石油化工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國家石油化工與裝備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山東省高端化工與能源材料產業學院等10多個省部級教學平臺;非常規石油資源高效加工與利用“111”創新引智基地、青島市多孔材料工程與應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5個國際交流與合作基地。2010年以來,學院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多項科技成果成功實現工業化應用,為我國能源化工技術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學院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 5人,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省級精品課9門,國家一流課程4門、省級一流課程3門,國家級規劃教材3部,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師團隊入選山東高校黃大年式教學團隊,培養了一大批行業領軍人物和工程技術骨干。畢業生就業率連續28年保持在90%以上,近五年平均就業率超過95%。
學院堅持開放辦學,穩步提升服務社會能力,拓展社會服務面向。積極發揮學科優勢,投身國家戰略和服務山東、服務青島計劃,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助力國內煉化企業轉型升級,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業務咨詢和智庫服務,2019年獲批服務山東重點建設專項。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同美國德州農工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沙特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科技城等著名高校及研究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是美國化學工程師協會化工過程安全中心中國分部掛靠單位,作為骨干單位獲批建設中國-沙特石油能源“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學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為契機,抓住國家實施“雙碳”目標帶來的戰略機遇,繼續強化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化學學科的特色與優勢,積極發展以高端化工、生物技術、新能源材料為代表的新興學科方向,持續推進一流專業建設、培養一流人才,不斷提升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服務區域經濟的能力,為把學院建設成為中國特色能源化工領域世界一流、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努力奮斗。
(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9月)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