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簡介:
林璋,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國家杰青、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廣東省環境納米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環境與能源學院副院長,Elsevier 期刊 Surfaces and Interface 主編,RSC 期刊 Environ. Sci. Nano編委。五年來,承擔國家杰青、科技部 973、中科院先導A、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團隊項目等重要科研任務十多項。
團隊圍繞環境和資源問題,以解決污染和回收利用為終極目標。瞄準當前難處理的重金屬污染難題和稀貴資源的提取問題,以納米材料與技術、生物材料與技術為手段,研究重金屬污染治理及稀貴資源的固定和轉化機制等微觀基礎科學問題,并結合環境工程應用需求,探索與實際應用密切相關的材料宏量合成技術、發展和設計環境友好的工程化使用策略。形成了原創性的表界面調控氯酸鹽行業鉻渣中鉻分離回收的成套技術與工藝,在亞洲最大的氯酸鹽企業和中國鹽業集團實現技術推廣。發明了鎂基納米材料提煉水中低濃度稀土技術,形成了技術的小型集約化處理裝備,并實現噸級示范應用,解決了稀土提煉行業中廣泛出現的稀土流失問題。已在廢渣、廢水、污染場地等的處理上建立了7處工程應用。
現因團隊發展需要,誠向海內外公開招聘科學研究及工程技術人才,開展環境納米材料與技術研究及工程化應用方面工作。
招聘崗位1:博士后
一、應聘要求
1. 申請人須是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的博士,或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的應屆博士,年齡在35周歲以下;
2. 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寫作能力,發表過1篇及以上SCI論文;
3. 研究方向:納米環境材料與固廢處理新原理與新技術、納米環境材料提取水中稀貴資源、生物成礦固定重金屬、CO2光催化還原、低濃度污染物的檢測及器件等;
4. 熱愛科研工作,獨立思考精神,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5.招聘人數:2-3人。
二、招聘待遇
1. 按照華南理工大學博士后薪金規定執行。
(1)學校提供20—32萬元人民幣的崗位年薪,并參照校內同級人員的標準為博士后繳納“五險一金”;
(2)博士后子女享受學校教職工子女入托、入學同等待遇;
(3)博士后科研成果按學校科研獎勵規定享受科研獎勵;
(4)按學校規定為博士后提供租住公寓或租房補貼;
(5)學院、合作導師可另外給予博士后研究經費、生活補貼或績效獎勵。
2. 在站博士后成績突出者,可破格申報副高職稱;出站留校一年后可破格認定正高職稱,經學校認定后安排相應編制;
3. 課題組經費相對充裕,第二年薪酬將根據第一年實際工作表現進行調整;
4. 可推薦申請廣東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給予入選者50萬元的資助;
5. 博士后期間表現出色者,有留校工作的機會;
6. 若博士期間優秀者,可直接申請Ⅱ類博士后,出站時成績突出者可申請留校。
其余招聘條件及其他詳細信息請點擊《華南理工大學2018年博士后招聘啟事》
招聘崗位2:工程技術人員
一、應聘要求
1. 工作認真,積極主動,誠實勤奮,有較好溝通協調能力;
2. 博士學歷,環境、化學等相關專業;
3. 有化工、環保等專業工藝和設備開發工作經驗的優先;
二、招聘待遇
學校編制,待遇按照學校相關規定執行,具體標準視人才層次而定,詳情面議。
招聘崗位3:科研應用特需人員
一、應聘要求
1. 有意向開展基礎研究和工程應用轉化相結合工作;
2. 副高以上或有海內外博士后經歷的優秀人才;
3. 研究方向:納米環境材料與固廢處理新原理與新技術、納米環境材料提取水中稀貴資源、生物成礦固定重金屬、低濃度污染物的檢測及器件等。
二、招聘待遇
教師編制,待遇按照學校相關規定執行,具體標準視人才層次而定,詳情面議。
三、聯系方式
有意者請直接發申請材料至劉老師(esliuxm@scut.edu.cn),聯系電話15820214452。本招聘信息長期有效。
(1)郵件標題:應聘崗位+畢業學校+姓名
(2)申請材料:個人簡歷(需包含個人基本信息、學習工作經歷、論文、工程案例、成果獎勵等情況)、相關證明材料(含本科以上學歷層次的證書、職稱證書、專利證書、成果獎勵證書等)。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