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內容:
(1)基于中國科大機器化學家團隊,搭建高通量全固態電池子平臺,實現軟包固態電池器件制備的自動化
(2)全固態鋰電池關鍵材料的高通量開發和智能篩選
崗位要求:
(1)具有化學、化工、材料等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近五年內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過2篇SCI論文(中科院一區);
(2) 具備硫化物或鹵化物全固態電池研究經驗;
(3)具備干法成膜經驗;
(4)具備獨立寫作高水平英文學術論文的能力;
(5)具有較強的團隊協作能力,認真負責,有能力組織和對接交叉學科的密切合作。
合作PI:
馬騁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馬騁教授于2006年在清華大學(北京)獲得學士學位,2012年在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12-2013年和2013-2016年分別在愛荷華州立大學和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進行博士后研究,2016年加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馬騁教授課題組致力于將先進透射電鏡技術和無機材料合成相結合,一方面通過對材料在原子尺度行為的直接觀察揭示其結構-性能關聯,另一方面以此為指導,進行有針對性的性能提升和材料設計。課題組目前專注于全固態鋰電池和全固態氟離子電池相關材料及器件的研究。馬騁教授是目前最具成本優勢的鋰離子固態電解質—氯化鋯鋰系快離子導體—以及目前離子電導率最高的氟離子固態電解質—銫鉛鉀氟—的發現者;其近五年的主要成果以通訊作者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
朱濯纓特任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特任教授,博士生導師。2024年獲國家高層次人才青年項目支持。2013年本科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年博士畢業于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2020-2024年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2024年5月入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要從事數據驅動的高通量材料計算和自動化計算流程設計,融合理論與實驗的優勢開發新型能源材料,包括固態電解質設計和高性能電極材料開發。近五年一作或通訊主要成果發表于 Nature, 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 Npj Comp. Mater.等期刊上。
聯系方式:
聯系人:朱老師zyzhuq@ustc.edu.cn
郵件標題:“姓名-畢業院校-應聘崗位”,壓縮文件名與郵件標題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