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速覽
本研究報道了利用光催化立體化學編輯的策略,通過對甾體分子中三級C-H鍵的精準調控,成功實現了(25S)-Δ7-Dafachronic acid、Demissidine 和 Smilagenin的簡明合成。這是迄今為止這些天然產物最高效的合成路線,展示了立體化學編輯在提高天然產物合成效率方面的顯著影響。該策略的核心在于通過底物設計,促使光催化劑(十鎢酸鈉)進行特定位置的氫原子攫取(HAA),形成自由基中間體,進而實現區域選擇性和立體選擇性的化學鍵斷裂與重構。
背景介紹
(25S)-Δ7-Dafachronic acid(1)是一種首次在線蟲中發現的類固醇激素,作為核激素受體DAF-12的配體,其在線蟲生命周期和壽命調控中發揮關鍵作用。鑒于DAF-12信號通路在多種寄生線蟲中普遍存在,(25S)-Δ7-Dafachronic acid及其衍生物展現出作為抗線蟲試劑的廣泛應用前景。Demissidine(2)是一種從馬鈴薯中分離的甾體生物堿,研究表明其具有抑制肝腫瘤細胞(HepG2)生長的生物活性。此外,從天門冬中提取的甾體皂苷元Smilagenin(3)因其對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表現出神經保護作用而備受關注,被認為是一種具有開發潛力的苗頭分子 (圖1, a)。這些分子因其獨特的結構和顯著的生物活性,吸引了眾多合成化學家的興趣。合成過程中,C5((25S)-Δ7-Dafachronic acid)、C25(Demissidine&Smilagenin)立體中心的構筑尤為重要,對于這一關鍵步驟,傳統合成方法步驟繁瑣,區域選擇性和立體選擇性難以精準控制 (圖1, b-c)。因此,開發一種高效、精準的立體化學編輯策略,對于合成具有復雜結構和特定生物活性的甾體分子至關重要。
圖1.(25S)-Δ7-dafachronica acid (1)、desmissidine (2)、smilagenin (3)的結構,以及目前發展的的合成策略
圖文解析
受Wendlandt工作的啟發,作者采用十鎢酸鈉(NaDT)作為氫原子攫取試劑,在真實底物上進行C5異構化實驗。他們以廉價的鵝去氧膽酸(26)為起始原料,經C24酯化后,使用TEMPO/NaClO選擇性氧化空間位阻較小的C3位羥基,以85%的收率得到27a。然而,在Wendlandt的標準條件下,底物27a未發生差向異構化。當使用Ac-保護C7位羥基時,底物27c在24小時內以86%的轉化率得到28c。進一步添加1 mol% NaDT并延長反應時間24小時后,差向異構化比例顯著提高,以95%的收率和96:4的非對映選擇性得到產物28c。通過水解和縮合兩步反應,28c順利轉化為氧化還原活性酯25。隨后,在作者先前報道的標準條件下,通過光誘導脫羧烯丙基化反應以71%的收率得到化合物29。使用Burgess試劑進行消除反應生成△7(8)烯烴,經水解得到丙烯酸24。最后,以張萬斌教授發展的(S,Sp)-RuPhox-Ru為手性催化劑、NaHCO3和PPh3存在下,于20 bar H2壓力下對丙烯酸進行不對稱氫化,成功構建了C25手性甲基,反應具有優異的收率和非對映選擇性(d.r.>20:1)。由此,作者以總步驟10步、40%的總收率實現了(25S)-Δ7-Dafachronic acid(1)的簡潔合成(圖3)。
圖3. 從鵝去氧膽酸合成(25S)-Δ7-dafachronic acid的十步法合成路線
在實現了(25S)-Δ7-Dafachronic acid(1)的高效合成后,作者進一步將立體化學編輯策略應用于Demissidine(2)和Smilagenin(3)的合成中。作者首先采用Morzycki報道的三步法從tigogenin醋酸酯(4)合成13,通過酸性條件對氨基進行質子化,使α-氨基位置失活,從而實現C25-H的選擇性HAA反應,以93%的收率和大于20:1的非對映選擇性得到C25差向異構化產物14。最后14再經過一步水解,這樣作者就以總步驟5步、48%的總收率高效獲得目標天然產物demissidine(圖4)。
圖4. 從tigogenin醋酸酯合成地demissidine的五步合成路線
隨后,作者研究了該策略在同時具有A/B環順式稠合體系和C25-甲基直立位置的同一分子中是否表現出區域選擇性。作者認為,NaDT作為一種大位阻的氫原子攫取試劑,傾向于從位阻較小的位置攫取氫原子。為驗證這一假設,作者使用sarsasapogenin醋酸酯32進行光化學立體化學編輯反應。正如預期,C25差向異構化產物smilagenin醋酸酯(33)以88%的收率獲得,而同時發生C25和C5差向異構化的產物tigogenin醋酸酯(4)僅得到2%的收率。化合物33經水解后,以高產率得到smilagenin(3)(圖5)。
圖5. smilagenin的簡明合成
總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通過對甾體化合物光化學立體化學編輯策略的研究,作者實現了(25S)-Δ7-dafachronic acid、demissidine和smilagenin的簡潔合成。這是迄今為止這些天然產物最高效的合成路線,展示了立體化學編輯在提高天然產物合成效率方面的顯著影響。通過在(25S)-Δ7-Dafachronic acid合成中采用乙酸酯保護羥基,以及在demissidine合成中對氨基進行質子化,為有效解決氫原子攫取的區域選擇性問題提供了可靠的解決方案。此外,通過對sarsasapogenin醋酸酯立體化學編輯研究,作者證明了可以通過空間位阻效應調控該策略的區域選擇性。
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研究生李曉童為論文第一作者,指導老師為上海交通大學吳晶晶副教授和張兆國教授。作者特別感謝上海有機所的田偉生研究員、桂敬漢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的張萬斌教授,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Philip. S. Grant教授所提供的幫助。
課題組介紹
吳晶晶,上海交通大學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長聘教軌副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2009年于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制藥工程(藥學)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導師:曾步兵教授。2009-2014年于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中科院天然產物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獲理學博士學位,導師:田偉生研究員。2015年10月-2020年12月,在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化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導師: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 Varinder K. Aggarwal教授。2020年入選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項目),2021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學,開展獨立研究工作。2025年當選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中國化學快報)青年編委。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光化學驅動的復雜甾體/三萜類天然產物的合成化學; 2)光化學反應在復雜天然產物、藥物分子后期修飾中的應用研究;3)有機硼化學。近年來,研究成果已整理發表論文十余篇,包括Nature 1篇 、JACS 1 篇、 Angewandte 6 篇。熱忱歡迎有志于從事天然產物合成化學的青年才俊加盟。
課題組主頁網址:https://www.x-mol.com/groups/sjtujingjingwu
聲明:化學加刊發或者轉載此文只是出于傳遞、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認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電話:18676881059,郵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