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誠健華(香港聯交所代碼:09969)和康諾亞(香港聯交所代碼:02162)今日聯合宣布,雙方合資公司天諾健成研發的靶向CCR8單克隆抗體CM369新藥研究(IND)申請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
近日,華南師范大學腦科學與康復醫學研究院青年拔尖人才劉彥梅與青年英才秦偉、生命科學學院青年英才梁芳、廣東省人民醫院費繼鋒教授合作,在基因編輯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該研究通過純化蛋白并結合化學修飾gRNA...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研究員團隊,聯合浙江大學張巖教授團隊以及丹麥哥本哈根大學David E. Gloriam教授團隊,在5-羥色胺受體結構和功能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成功解析了5-HT4、5-H...
近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雷教授團隊與肖文海副教授合作,受自然界中油性酵母“食用”烷烴的啟發,認為甲基丙烯酸化烷烴類單體可作為無毒前驅體,用于開發可包埋油性酵母(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
近日,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陳鵬/樊新元團隊在Chem雜志發表題為“Spatially resolved cell tagging and surfaceome labeling via targ...
近日,廣西師范大學梁宏教授、黃克斌教授課題組與中山大學鄒滔滔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免疫源性細胞死亡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發展了一個新的ICD分子并基于化學蛋白質組學等技術發現了BiP蛋白在ICD中的作...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周兵研究員,李佳研究員以及周宇波研究員合作設計合成了首個能高效選擇性降解USP7的小分子探針U7D-1,并研究了其在p53野生型細胞和p53突變型細胞中的抗腫瘤活性以及作...
剛剛過去的一周,我國又有不少創新藥的研發推進到了新階段。丁香園Insight數據庫顯示,上周共有28款創新藥研發有新進展,其中兩款申報上市,1款進入三期臨床試驗。此外,還有8款藥品首次在國內啟動臨床試...
微生物產能代謝具有豐富的多樣性,如卡爾文循環和三羧酸循環,可以將可再生碳源轉化為特定的化學物質,因此微生物作為生物工廠被廣泛應用于化學品合成。然而,微生物代謝過程伴隨著較低的生物合成效率和復雜的副產物...
PAK4是第二組PAK中研究最廣泛的亞型,研究表明PAK4與細胞的轉化、增殖和存活密切相關,在多種類型的癌癥如前列腺癌、卵巢癌、胰腺癌、乳腺癌和肺癌中均存在mRNA或蛋白質水平上調。...
PharmExec(美國制藥經理人雜志)公布了2022年全球制藥企業TOP50榜單。該榜單主要依據各家藥企的2021財年處方藥銷售收入進行排名。前十分別為輝瑞、艾伯維、諾華、強生、羅氏、百時美施貴寶、...
近年來,廣州市生物醫藥產業年均增長10%左右,是廣東省唯一連續三年(2018—2020年度)獲國務院激勵表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2020年增加值已達到1318億元,并計劃于20...
作為滬港兩地上市的大型醫藥產業集團,上海醫藥堅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通過研發投入與產品打造的雙向推動,工業板塊保持了穩步增長態勢。2021年上海醫藥實現營業收入2158.24億元,同比增長12.46%;...
作為全球重大健康威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已被證實是一種與肥胖密切相關的慢性進行性肝病。截至目前,全球依然沒有經臨床批準的NASH治療藥物或有效的治療策略。...
5月25日,Science Advances 在線發表了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焦作義教授團隊關于胃癌新靶點和新治療策略的轉化研究成果,論文第一作者為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秦龍博士,焦作義教授為通訊作者。 ...
在過去幾年中一系列重要研究發現表明,蛋白纖維聚集體的構象具有高度的結構有序性及多態性,并且,不同纖維聚集構象展現出不同的病理毒性。...
2022年6月2日,成都嘉葆藥銀的全資子公司上海嘉葆藥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嘉葆藥銀”)自主研發的口服、高選擇性、1類靶向抗腫瘤小分子創新藥JDB383片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準簽發的藥...
APA是全球最大的精神病學協會,其年會為每年精神科領域的頂級學術研究會議之一,聚焦于精神病學的突破性研究、臨床進展及該領域內的熱點話題。...